乱象频发中国制造如何突围
乱象频发 中国制造如何突围?
都是标准惹得祸?
近期,发生了许多事情,让标准这个概念频繁出现于报端,进入大众视野。比如年初时,雾霾肆虐,PM2.5爆表,人们在惊恐之余把责难的枪口对准了中国石油双雄,因为据说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就是它们。但是中石油也自有理由,挺无辜地说:“罪不在我们,是国家标准太低了。”此种说法,何异于刺人杀之,却说:“非我也,兵也”。
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最近饮用水和稻米又成为关注焦点,很重要的一点都与标准相关。社会调侃媒体聚焦下的农夫山泉“有点悬”,其中事件有没有内幕我不得而知,但摆到公众面前引起争议的确实是个标准问题,到底农夫山泉执行的浙江地方标准《瓶装饮用天然水》要求是否低于国家标准?最终以哪一个标准为准?到目前为止消费者依然是一头雾水。这种标准乱象的背后折射出中国标准体系建设的滞后。
至于镉大米事件,简直就是五年前毒奶粉的翻版。三聚氰胺的出现是因为奶业里的检测标准不规范——不直接测蛋白质而是用氮的含量来推定;而镉大米是因为重金属没有被列入粮食常规检测项目,据相关部门透露关于大米的质量监管指标,更多考虑的是营养指标和保存指标。这种巨大的检测标准漏洞正好成为劣质有毒产品的生长温床。
被人误解的标准常识
误区一、人们往往会认为行业或企业标准可信度没有国家标准高,但事实上国标仅仅是及格线而已,因为国标要顾及方方面面,考虑的因素多了,相应的门槛必然会下降。一些行业标准、或大企业的标准往往因为专业而更加精准严格。国家标准是最低要求,其他标准都不得低于国标。标准是质量的基础,不仅指导着企业的生产行为,也是产品质量评判的准绳。标准不合格,产品质量必然根基不牢。
误区二、认为商业的本质在于盈利,标准工作因非常低效则可有可无,甚至认为与商业活动相悖。从根源上讲,我们没有重视标准的原因在于舶来文化、拿来主义大行其道——改革开放以来,我们大规模引进西方技术、设备,把标准一块打包进来,但是事实在我们的脑海里实际上对标准是没有多少概念的,在照搬国外经验时我们不自觉地将他们的标准也用上,因而引入的产业没有出现多少问题,但自生的产业,如太阳能行业因为没有参照对象,所以其中的标准问题更为突出。同时因为标准的数据确定是一件非常耗时耗力的工作,用某些人的话说效率太低,于是干脆视而不见。然而,标准工作绝对不是用效率指标来衡量,美国曾经为了测试不锈钢在不同水质中的腐蚀寿命问题,专门花费十余年,从美国大西洋岸到东太平洋岸收集水质实验数据,最终得出可靠的数据并作为不锈钢厚度的重要参考标准。这种认真态度是难以想象的,而对后世的功德影响也是无量的。
误区三、标准或认证就是给产品加分的奖项,然而实际上更多的标准仅仅是准入门槛而已。标准不是花瓶摆设,首先考虑的应是质量安全。现在很多人最基本的安全保证还没做好就给产品贴上这个认证、那个标签,但再多的花瓣也掩盖不了臭狗屎的本质,何况还很浪费。
- 上一篇:沙特意外降低售价油价周二继续大跌2
- 下一篇:暖锋3月志愿者服务
- 2022-06-01[划重点]济南市建筑垃圾再利用意见竟搁置五年
- 2022-06-01[划重点]2016中国非金属矿产业技术研讨会暨非金属矿交易博览会将在江苏举行
- 2022-06-01[划重点]Bourns推出新型环境压力传感器
- 2022-06-01[划重点]伊朗4月份汽油进口量将增加9
- 2022-06-01[划重点]中俄企业贸易对接会俄意向采购石材磨光机石材雕花机
- 2022-06-01[划重点]兴化市高效UV光氧废气净化器设备生产厂家
- 2022-06-01[划重点]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首架飞机平稳降落
- 2022-06-01[划重点]巴中市与广元市联合调查处理关闭一跨界采砂厂
- 2022-06-01[划重点]太原市太钢哈斯科不锈钢渣综合利用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
- 2022-06-01[划重点]中国首个海上机场耗费3400万立方米的砂石6年才建造完成